星期二, 12月 27, 2005

The Apprentice Season 1 片頭影片簡介




從第一到第四季The Apprentice當中,很多朋友都特別喜歡第一季的片頭簡介。按一下這裡可以回味一下第一季The Apprentice一開始時,Donald Trump介紹節目背景及參賽者的剪影,很多人喜歡這一季的片頭音樂。

Technorati Tags: , ,

星期一, 12月 19, 2005

The Apprentice 4 Finale裡的美國商場哲學(3): 贏家通吃 Winners take all.

3. 贏家通吃 Winners take all

The Apprentice 4 Finale這一集是現場播出的節目,最後的結局讓人最意外的,就是當川普(Donald Trump)問贏得勝利的Randal,是否覺得他也應該同時雇用Rebecca,Randal毫不遲疑的拒絕川普這個突如其來的提議,回應說:
"There is one and only one `Apprentice' and if you're going to hire someone tonight, it should be one."
"It's Apprentice, not Apprenti."
川普接受他的新任Apprentice的意見,沒有同時雇用表現也非常良好的Rebecca。一時之間,現場全場噓聲四起,但隨即節目結束,但卻在全國觀眾心中引起陣陣漣漪。

這個決定在美國觀眾當中引起軒然大波。當然,美國觀眾也是喜歡看圓滿大結局的,沒想到在這零下10多度C的寒冷紐約冬天還要惡狠狠地被Randal澆了盆冷水。各大部落格一片撻伐之聲,批評他的自私。各大網站也推出網路民調,問題就是:

"假如你是Randal Pinkett,你會怎麼做?"

大部分人也都會欣然同意給Rebecca一個工作,成就一個圓滿大結局。也有人說,若他是Randal會說:我缺一個助手,Rebecca可以做我的助手,在我身邊學習。似乎只有少數人同意Randal這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做法。

我倒是蠻同意Randal的做法,我的看法是,身為獲勝的The Apprentice,Randal的這個決定應該是通過了川普給他的第一道考驗,若是他鄉愿的答應了川普的看法,不但之後後患無窮,利人不利己,也讓川普及他公司裡面的人,對他的評價減分。

第一,Randal一向的表現讓人覺得他是個受過良好教育,有有創業經驗,受到人人喜歡的好好先生,但是沒有人知道他是不是一個所謂的tough guy。最後boardroom裡的強勢的表現,讓人對他另眼相看,不敢小看這位仁兄,這也是他最後能贏的關鍵之一。

第二,若他同意同時有兩位獲勝者,那隨後而來的榮耀與利益,將與Rebecca分食。以後他出書,若是Rebecca也出書,那兩人豈不是繼續打對台。雙方各有支持者,若是贏家不懂得通吃,把拼了半天的榮耀與利益,白白送一半給另一位跟你競爭的對手,那豈不枉費了他MIT的MBA學位教他的道理。更不用說以後他根本就沒有立場當人家什麼企管顧問,假如他曾被勝利沖昏了頭,而做了把勝利果實拱手讓人的愚蠢商業判斷的話。

第三,在美國,通常大企業裡執行長出缺,若是董事會決定從內部拔擢,企業裡面互相競爭的副總當中脫穎而出的人選當上CEO後,常發生的情節就是,競爭者紛紛自動離去,不然就是新任CEO開鍘,把這些競爭者一個個弄出權力核心,逼得他們不得不自動掛冠求去。

背後的道理就是,領導者必需樹立自己的領導權威,並且用與自己理念相同者,尤其是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推動自己的政策。而競爭失利者,被眾人期望的形象也是希望他們能夠識大體,自動離去,另謀高就,這樣專業的表現對曾經競爭過的雙方,或整個企業,都有好處。從GE, IBM, 到Citibank,等等一流財星五百大企業中,這種例子俯拾皆是。為什麼?因為這種成熟的一流美國企業,不喜歡和稀泥、搞表面的家和萬事興,為了一時的假仁義道德,犧牲企業的整體表現。要知道,美國企業的執行長,面對董事會可是如坐針氈,表現不到預期的成果,或是政策沒法貫徹,負責任下台的就是CEO。因此,若是這位擁有MIT,讀過這麼多企業個案的Randal Pinkett,讓Rebecca留下來與他分享桂冠,不管是留在川普企業中,或是做他Randle的個人助理,都是後患無窮,除了成就了看戲的觀眾的期待之外,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企業裡贏者通吃的例證比比皆是,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運作雖看似無情,但這樣也讓企業的運作更為單純,不是更好嗎?

當然,我也要說,東西方對企業的觀念與期待有所差距,企業所有權、公司治理、與領導文化等面向東西方有些差距。企業經營理論與實戰有時可能也要因應國情不同來做不同的處理,不一定舉世皆然。不過,在美國普遍的運作情形與想法便是如此。

誠如川普所說的,這個節目對別人來說,或許是個娛樂而已,但對他個人來說,是個嚴肅的商業判斷。他必需選出一個貨真價實的The Apprentice,這個人要在他的企業裡擔任重要的職位,短則一年,長則數年,這些人所做的任何判斷都可能會影響到他川普企業的成敗與他的荷包。因此,選擇過程就跟真正的重要職務面談一樣的謹慎重要。因此,Randle的決定雖然讓觀眾不爽,我相信他了不起就在他的個人網站上表達一下他的歉意意思一下,以平息眾怒,但這個拒絕與Rebecca分享桂冠的決定肯定不會讓他在往後的日子中後悔,因為拒絕了Rebecca,不但保護了他自己的利益,也更加強化了他在商業判斷上的專業形象。相反的,若他答應川普的提案,放長遠來看,對他日後要更上一層樓時,這種過於感性、不夠理性的商業判斷,肯定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我贊同Randal,Randle的決定是明智的!這也就是美國普遍的Winners take all的想法。

Technorati Tags: , ,

星期六, 12月 17, 2005

The Apprentice 4 Finale裡的美國商場哲學(2):"Are you tough enough? Are you strong enough?"

2. Are you tough enough? Are you strong enough?
美國競爭激烈的商業領域,不喜歡溫馴的小綿羊,愈是高階的職務愈是如此。你不需要成為每個人都覺得很好相處的人,而是必須得是個有裡子、個性又強悍的硬漢(Tough Guy),不管你是男是女。

Rebecca Jarvis雖然年紀輕輕年僅23,實際社會經驗不夠,但在所有的團隊互動專案中,她強勢的領導風格和堅毅不拔的個性雖然有時候讓與她同組的參賽者恨的牙癢癢,但卻是川普這種創業型老闆最為欣賞的風格。所謂"打落門牙和血吞"的個性充分展現在這女孩身上,參賽期間她甚至摔斷了腳,還是拄著柺杖競賽到底。

遇到她討厭的對象,她在boardroom裡毫不手軟,面對她欣賞的隊員,她則一路情義相挺毫不懷疑自己的決定。雖然競賽者中每個人不一定都很喜歡她,但是她知道她要討好的不是參賽者,而是老闆。在川普眼中,她已經表現出不只超越她的實際年齡,也超越所有競賽者的領導能力(leadership),而且是在紐約的上層商業社會生存的競爭性格。

相對的,雖然Randal Pinkett擁有無與倫比的學經歷,並且一路在擔任專案經理的角色中表現稱職,贏得每一個專案競賽,與大部分的人相處互動良好,每個人都覺得他是個nice guy!但這卻讓這位紐約客老闆對雇用他產生一些疑問。川普不斷的在問:
"Was highly educated Randal tough enough? Was 23-year-old Rebecca experienced enough?"

因此,最後的boardroom非常的精采,因為Rebecca與Randle這兩位幾乎是這四季The Apprentice節目履歷最突出,表現也最無可挑剔的競賽者必須成功的在boardroom中無情的攻防,用可以讓人接收的商業禮儀與語言中,突顯自己的優點、修飾自己的弱點、並且狠狠的全面性打擊對方。

Randal因此在最後的boardroom攻防中,展現了他炯於以往溫和形象的一面。利用他在實際商場上的豐富經歷,有技巧的打擊Rebecca的最弱點-缺乏實際商戰經歷。譬如Randal批評rebecca: "I run businesses, Rebecca writes about businesses." (Rebecca是財經記者)
"She is strong enough but I don't think she is tough enough to the kind of business we talked about?" (意指我Randal的經歷可以幫你管理公司,但Rebecca的經驗不足有辦法談我們這種程度的實際經營管理嗎?)

相對的,Rebecca一路打擊Randal,暗指他太重視細節,總是忽略大方向。做事情抓不到目標'、且不夠強勢。沒想到Randal再次用非常強悍的語氣告訴川普,他實際上經營自己的企業這麼久,並且在學術表現上也無與倫比,若是如Rebecca所說做事抓不到重點,怎麼可能可以達成這些事情。Randal的反擊讓Rebecca的打擊顯得有氣無力,也間接表現出來Randal不是一個爛好人,發狠起來也是會讓人毫無招架之力。

最後Randal成功的說服川普大老闆,把這份Dream Job - 改造川普位於大西洋城三座賭場飯店(包括有名的Trump Taj Mahal的工作,交給了Randal。Randal成為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Apprentice。

更精采的一幕是,當川普出人意料的問Randal,他是不是也應該同時雇用Rebecca時(看得出其時Trump真的也是很欣賞Rebecca),Randal強勢的回應:
"There is one and only one `Apprentice' and if you're going to hire someone tonight, it should be one."

不只如此,Randal繼續說到:這節目叫做 "The Apprentice" and not "The Apprentii"

川普完全同意Randal的意見,沒有再提供另一個工作給Rebecca。但隨後在我家裡面也好,或到任何關於The Apprentice的blog與討論群組,Randal的這個決定引爆了一連串對於Randal自私的與否的批判與討論。

但不管如何,我認為Randal Pinkett不只成為唯一實至名歸的The Apprentice,最後他也成功的給Rebecca Jarvis及一般大眾上了一課 :
"Randal is not only well-educated but tough, I mean really tough. Welcome to the real business world!"


延伸瀏覽:

1. Rebecca Jarvis的母校University of Chicago對她的介紹
2. 關於Randal Pinkett相關的介紹
http://alumni.media.mit.edu/~rpinkett/papers/
http://www.randalpinkett.com/index.asp Dr. Randal Pinkett的個人網站
3. The Apprentice 4 精采回顧與影片 http://apprentice.tv.yahoo.com/trump/04/index.html

Technorati Tags: , ,

The Apprentice 4 Finale 裡的美國商場哲學(1): 凸顯個人特色與立場的重要

歷經令人失望的The Apprentice 3之後,12/16的The Apprentice 4無疑的為這個節目又劃下一個精彩又具有爭議的句點。
在兩位旗鼓相當的最後兩位競爭對手 - 23歲的Rebecca和34歲的Randal中,川普(Donald Trump)雇用了Randal作為他的第四位The Apprentice。

光看Rebecca與Randal兩個人的經歷與競賽表現,就可知道這個完結篇會有多精彩。
年僅23歲的Rebecca畢業於University of Chicago主攻經濟與法律,擁有投資銀行、財經記者等的經歷,更活躍於許多美國全國性的青年領袖活動中。
年紀34歲的Randal,擁有包括Rutger University, Oxford, MIT橫跨工程與管理的碩士、MBA、及博士的五個傑出學位,並自己擁有一間數百萬美金營業額的顧問公司,是個小有成就的創業家。

最後的決選,是"個性"與"經驗"的決戰,也是考驗雙方在Boardroom裡"IQ"與"EQ"的大決戰。
以一個東方人的角度來看這節目,也是一個學習與了解美國商業社會價值取向的機會。

1. 凸顯個人特色與立場的重要
美國人看重全國性知名度帶來的邊際效益
很多人看了這些參賽者背景,第一個疑問是,這些人有這麼棒的學經歷,為何要放棄已經擁有的一切,來參加這個節目?
真正的答案其實只有一個 - 透過這個全國性節目塑造自己的全國性知名度。對大多數汲汲於奮鬥向上的美國人,尤其是那些自視聰明的名校MBA與亟欲在商界大展拳腳的創業家,"全國性知名度"是個致命的吸引力。在美國,不管你讓人喜歡還是讓人討厭,你必須要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你才有可能紅!只要在全國性節目前紅,你就有機會名利雙收。因此在節目中,最重要的是你要塑造自己成為一個有特色的人,不管這特色讓人喜歡、還是讓人厭惡,重要的是你要成為一群競賽者中"識別度"最高的人。
要成為識別度高的人,你就必須凡事都有鮮明的立場與個性!美國人不喜歡那種這個也好、那個也可以的fence-sitter,東方人的所謂中庸哲學在美國社會往往成為個人成功的障礙,美國商業領域中,極度不喜歡這種抱持中庸哲學的fence-sitter。

(待續)

Technorati Tags: , ,

星期五, 5月 27, 2005

探討The Apprentice現象 (3): 從參賽者看創業家精神

探討The Apprentice現象 (3): 從參賽者看創業家精神(Image Source: nbc.com)

美國,無疑的是個冒險者的世界,紐約市,不只是對於全世界的人們有著一種特殊魔力,即使對於美國人本身,紐約市,或是紐約人(New Yorker)相對於其他美國城市的人們,似乎也自然地顯露出一種奇特的優越感。


The Apprentice節目中,能在最後進到節目中的參賽者,大部分就是具備創業家精神的寫照。從每季節目未開播前,製作單位就巡迴美國各大城市,從數萬份履歷表 及自製錄影帶中篩選出候選人,參加各地的初次面談,經過層層淘汰,最後能夠入選參加節目者,整體履歷都相當漂亮!有投資銀行家、律師、醫師、企管顧問、政 治幕僚、企業經理人、哈佛MBA,也有創業有成的創業者。即使背景不同,但想想要放掉手邊現有不錯的工作,來參加這個數百萬人觀看的電視面試節目,在觀眾 前暴露你的優缺點,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極富有"冒險"與"改變現狀"的創業者精神。

在這節目參賽者身上,或許東方人可以學到美國人非常 勇於表達自我,也非常懂得包裝自己成就的個人行銷技巧。在每季開始的個人自述介紹中,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 經歷說得天花亂墜,讓你"聽起來"就覺得他很了不起,曾經做過很多多麼了不起的事,有過多麼"特別"的成就與事蹟。說穿了就是任何一件許多東方人可能覺得 微不足道小事,讓這些個中高手說出來,就便成了了不起的大事。相信在美國MBA教育裡受過履歷與面試技巧訓練的人,都知道這些包裝技巧 -- 就是說的都是真的,也都是事實,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也難怪美國可以說是行銷帝國,大部份產品都不是美國國內生產的,但就是有辦法用美國品牌行銷 全球。

我認為,這些參賽者之所以會在茶餘飯後被人討論,就是觀眾喜歡討論他們過去背景跟現在表現的一些落差,還有互動及攻防的策略。說真的,在這許多專案中,有些參賽者的表現馬上就露了餡,讓你覺得這傢伙怎麼可能像他自己說得那麼厲害,連這麼簡單的事情也不會。

從他們的專案 (also see the original weekly dossier)中,也會發現,在美國只要你敢勇於創造跟勇於表現,你就可以有機會在美國社會功成名就。譬如,有個專案要兩隊人馬在紐約市想辦法賣從一些發給各隊的基金開始,想辦法去創造一個檸檬水的生意,其中一組一天光賣檸檬水就賣了美金$1200多塊。

另外一種成功方式,就是透過創造個人知名度及識別度。利用這個全國曝光的機會,只要你有特色、讓美國人記得你,你就有機會賺錢。當然,更不用說是最後贏家 了。最後贏家 不只會得到一句在這節目終只會出現一次的句子,就是從川普口中說出"xxxxx, you're hired!",及一份$250,000美金的工作合約,更重要的是,全美國的觀眾都會認識你。所以勝利者最後都會順便出本書 (i.e.Bill Racic: You're Hired),再撈一筆。有些參賽者,只要你有特色、只要觀眾喜歡你,也可以出本個人小傳小撈一筆。(i.e. Amy Henry: What It Takes)

三季節目中,我覺得第一季節目最有看頭,參賽者素質最高。不只有Bill, Amy, Nick, 跟Kwame Jackson的競爭,還有非常惹人非議的Omarosa攪局,也最像reality show的真實感。第二季參賽者感覺就有點假,每個人都知道這節目的玩法,知道怎樣討好觀眾,討好老闆。因此,我不是太喜歡,不過最後由西點軍校畢業、擁有UCLA MBA又自己擁有幾家公司的Kelly Perdew獲勝,我個人倒是還可以接受。第二季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終於出現了一位亞裔面孔,Ivana Ma,雖然他也在中途落馬,但表現非常出色。到了第三季Book Smarts vs. Street Smarts,說真的,我覺得參賽者素質真是大不如前。最後Kendra Todd會贏得勝利更是大大超出我預期之外。

從這三季總結來看,Mr. Trump偏好具備創業家精神的Book Smarts.

星期四, 5月 26, 2005

探討The Apprentice現象(2): 從川普本身看創業家精神

探討The Apprentice現象(2): 從川普本身看創業家(image source: nbc.com)

The Apprentice這 個節目特別令人著迷之處,並不是這節目裡面帶給人們多少Corporate America職場上班生活的情境,實際上,會讓這麼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有許多即將加入朝九晚五高級打工仔生活行列的MBA Candidate們對這節目著迷的魔力所在,是因為這個節目反射出的是美國大企業裡日漸缺少的一個重要元素--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

從川普本身看創業家精神

從 川 普(Donald J. Trump)本人談起,川普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的創業家,從跟父親Fred Trump從不魯克林(Brooklyn)的房地產建商做起,成功的打入紐約曼哈頓(Manhattan)房地產市場,用他天賦的影響別人的能力與手腕, 成功開展在有世界首都之稱的紐約市的房地產事業。現在,他的事業版圖涵蓋房地產、旅館、賭場、高爾夫球場、及娛樂與電視製作事業。只要是他能賺到的錢,他 一定不會放過。用現在的話來說,川普是個道地的搶錢一族。

第三季The Apprentice裡面的兩組對抗,是Book Smart vs. Street Smart。那川普到底是屬於哪一種呢?無疑的,畢業於Wharton Business School擁有財務學位的川普,正是Book Smart+Street Smart的代表。

川普本身的事業也 非一帆風順。他經歷過事 業高峰、事業破產、重整、在再度躍起的full corporate life cycle。他的成功與失敗本身就是一齣創造與實現美國夢的精彩好戲。更重要的是川普就有辦法讓世人的目光不時聚焦在他的身上。這些,我個人相信,都是透 過精密的策略盤算所精心規劃出來的行銷手法,就像The Apprentice這個節目本身的高收視率,相信不只是為Donald Trump及Mark Burnett帶來大把鈔票,更對川普企業的形象重建與知名度提升有更大的效益。

有 人說,The Apprentice這個節目,其實人們真正想看的不是那些參賽者的你爭我奪,實際上人們更想看的是川普本身。說實話,我本身覺得節目裡最有看頭的,是最 後進入Board Room裡,看每一位候選人如何說服、攻擊、防禦、及合縱連橫等等job interview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川普本身與候選人們的互動及決策背後的思考。

每集節目的高潮就在川普用他的食指指著其中一個參賽者,告訴他 "xxxxx, you're fired!"當中結束。當然,搶錢一族的川普,也沒忘了要把這句2004年美國最佳流行語之一的"You're Fired!"去申請商標權保護。

附註:
這裡介紹一個剛發現的The Apprentice集大成的Blog -- The Apprentice Blog。裡面有非常詳盡的評論分析。 http://www.theapprenticeblog.com/

探討The Apprentice現象 (1): 前言







探討The Apprentice現象 (1) :前言

(Image source: nbc.com)

記得是從2004年初開始,每個星期四晚上九點,NBC電視台有一個我總是不會錯過的Reality Show -- The Appretice (中文可以直譯為"學徒")。我對最近幾年在美國電視上大行其道的真人實境節目並不是特別感興趣(我看到Survivor就想打瞌睡或轉台),但這齣由知 名節目製作人Mark Burnett製作,美國紐約房地產大亨Donald Trump主持的Reality Show卻 讓我那一群以MBA為主的朋友圈樂此不疲。每個星期在聚會的Pub裡,每個人總要對參賽者的表現提出他們自己"精闢"的商業見解,似乎無法插上 兩句,就顯得跟不上流行。轉眼間,這個節目在上星期已經播完了三季,產生了三個獲得$250,000美金年薪,在Trump企業裡擔任高級主管職務的 The Apprentices。

這齣電視影集主要內容是Trump Organization的大老闆Donald Trump,就是我們台灣熟悉的紐約富商川普先生,在電視上透過各種精心設計的專案與團體互動過程,在16個參賽者中,每週淘汰掉一名參賽者,最後的勝利 者可以獲得一份在川普企業裡年薪$250,000美金的高階主管職務。整個節目,可以說就是一場16週的工作面試。參賽者各個來頭不小,有創業家、律師、 會計師、哈佛MBA、投資銀行家、企管顧問、到房地產仲介等等不同的背景。在整個16週的面試過程中,每一個參賽的候選人無不用盡心機,卯足全力的來爭取 這樣的工作機會。

這樣一個節目設計的初衷,是要透過各種專案活動,來檢視參賽者的領導能力、人格特質、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人際互動的技 巧。的確,在這三季的節目中,觀眾們 可以像川普一樣,檢視每個候選人的能力,甚至可以看出每個人人格的優點與缺陷,也可以窺探真實的Corporate America(美國企業),人與人之間競爭又合作的緊張關係。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個節目,的確反應出某一類型美國主流企業的其中一個面 向,但川普集團的選材標準,並不代表所有美國企業的選材標準,川普企業所選出的優 勝者也不必然一定會受到其他企業的青睞。但身為一個來到美國的新移民或是外國人,可以從這個節目中學習美國人在資本主義導向的美國商業環境中,如何激烈的 競爭求勝,但在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過程中,又能謹守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的最低道德標準。一個新移民要在美國生存,要在美國的社會階層與大企業中力爭上游,可以從這節目得到一些啟示。外國人若要跟美國人打交 道,可以花些時間藉這個節目來了解美國的商業動物。想要在美國創業致富的人,也可以在這節目中獲得一些不錯的激勵。當然,若你是商學院的MBA學生,這節 目有很多值得探討的現象,也有許多值得反省與批判的地方。我接下來想寫下來與大家分享的,正是從這些不同的角度來看這連續三季The Apprentice的一些心得。